当前位置:首页
> 新闻中心 > 一局艺苑

“一带一路”之非洲五年

发布日期:2024-04-24 信息来源:二公司 作者:卢兴岩 摄影:卢兴岩 字号:[ ] 分享

初遇赞比亚

5年前,大学刚毕业,我便踏上了一片陌生而神秘的土地——赞比亚。这里,热带阳光热烈而直白,仿佛能穿透皮肤,直达心底,让人感受非洲大地的热情与原始。赞比亚,这个名字在班图语中意为“自由之地”,仿佛预示着这里将是我人生新旅程的起点。

首都卢萨卡,繁华与质朴并存,高楼大厦与传统市场相映成趣。城市的节奏虽然比国内慢,但生活的色彩却更为鲜明。街头巷尾,人们笑容满面,热情好客,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。我被这种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,也感受到了赞比亚人民对于发展的渴望。

“一带一路”的倡议下,我们来到这里,满怀梦想和热情,希望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活力。我所在的团队,来自五湖四海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。我们共同的目标,就是将卡夫拉夫塔大坝从蓝图变为现实,为赞比亚的未来注入新的动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仅是一名翻译人员,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,一个见证赞比亚变迁的旅人。

“一带一路”愿景

在赞比亚的热土上,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非洲的热情,更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带来的宏大愿景。这个倡议,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,连接着东方的智慧与非洲的需求,旨在促进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。卡夫拉夫塔供水项目,正是这一愿景的具体实践,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技术和中国速度的舞台。

“一带一路”,它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带,更是一条友谊之路、发展之路。我们在这里,不仅是为了建造一座大坝,更是为了帮助赞比亚乃至整个非洲地区改善基础设施,提升水电利用效率,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。这座大坝,将为这片土地带来稳定的纯净水源,为工业进步和民生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我看到,中国的工程师们与当地人民共同描绘着未来的蓝图,他们用专业知识和辛勤努力,将遥远的梦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。每一根钢筋,每一块混凝土,都是中国建设者对“共商、共建、共享”原则的践行,都是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生动诠释。

“一带一路”的愿景,是和平、繁荣、开放、创新、文明。在卡夫拉夫塔,我们见证着这些理念如何在泥土与汗水中生根发芽。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,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赞比亚人,都在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贡献力量,我们是这个伟大愿景的编织者,也是受益者。

在非洲的土地上,我深深体会到,大坝不仅仅是一座建筑,它是希望的象征,是发展的引擎,更是友谊的见证。一带一路的愿景,就这样在卡夫拉夫塔的建设中,一点一滴地实现着,温暖而有力。

文化交流与碰撞

在项目建设之初,我深深感受到了赞比亚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当地的文化,如同这片土地一般丰富而深厚,与我们的到来产生了微妙的交融。初识卡夫拉夫塔河畔的村民们,他们的生活节奏与我们截然不同,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,敬畏每一寸土地,每一条河流。我记得,每当夕阳西下,村落里便会响起悠扬的鼓声,那是他们对一天辛劳的庆祝,也是对生活的颂歌。

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和接纳这种文化差异。在工地上,我们尊重他们的传统,学习他们的礼仪,甚至在闲暇时,与他们一起敲击非洲鼓,感受那种直击心灵的节奏。我记得一次,为了庆祝大坝蓄水,我们与村民共同举办了一场晚会,舞蹈、歌唱,那一刻,语言不再是障碍,笑容和音乐成为我们共通的语言。

然而,交融并非总是顺畅。在初期,我们对当地人的一些习俗和工作方式感到困惑,他们有时会因为宗教节日或家庭庆典而停工,这在我们的工程进度表上显得格格不入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我们理解了这种对家庭和信仰的重视,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他们文化中的重要元素。于是,我们调整了工作计划,试图找到尊重当地习俗与保证工程进度之间的平衡。

这样的交融,让我们在建设大坝的同时,也在建设一座无形的桥梁,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和心灵。我们开始明白,大坝不仅是混凝土和钢筋的堆砌,更是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载体。这个过程,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,尊重与理解是任何合作的基础,也是我们在非洲这片热土上留下足迹的真正意义。

汗水与智慧

项目建设中,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。语言成为了第一道难关,工地上的俚语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常常让我们陷入沟通的困境。我记得初次与当地工人交流时,他们笑盈盈的表情背后隐藏的却是我无法理解的含义,那种无力感让我意识到,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合作,更是一次文化上的碰撞。

气候也是我们需要适应的一大难题。热带的雨季来得突然且猛烈,往往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,倾盆大雨便将工地变成一片泽国。而旱季的酷热则像一只无形的巨兽,无声无息地消耗着我们的体力和意志。工人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,皮肤被晒得黝黑,但他们的笑容却始终灿烂,那份乐观和坚韧深深地感染了我。

我们开始学习当地的语言,尊重他们的习俗,甚至在工余时间参与他们的传统活动,逐渐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归属感。每一个困难,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深远意义,那就是通过共建共享,实现文化的交流和人民的亲近。

在施工中的那些日子里,工地上的人情冷暖如同非洲的阳光一般,强烈而鲜明。无数个酷热的午后,烈日炙烤着大地,工人们挥汗如雨,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坚毅的笑容。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,那份团结的力量让人感动。

老陈,我们的焊工,他的手被火花烫伤,却咬牙坚持工作,只因他知道每一焊接都关乎工程的安全。我问他疼不疼,他憨厚一笑,说:“疼,但这是我们的责任。”那一刻,我看到了中国工人那份朴素而深沉的敬业精神。

还有小赵,一个年轻的技术员,他的眼睛总是盯着那台精密的仪器,精确到每一个微米。他的专注和严谨,让我明白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。一次,他在雨中坚守岗位,浑身湿透,却依然保持着那份冷静。我问他为何如此执着,他回答:“大坝是人民的生命线,不能有丝毫马虎。”

工地上的人情,不仅仅是坚韧和奉献,还有那份互助与关怀。当老王因病倒下时,大家轮流照顾他,那份淳朴的友情和无私的爱心,让我深深感动。工地上没有华丽的舞台,但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,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情味。

工地上的人情,是汗水与智慧的交织,是困难与坚持的碰撞。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,他们的笑容、泪水、汗水和坚韧,构成了我非洲记忆中最温暖的一幕。在他们的身上,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,也感受到了建设者的伟大。

这些风雨无阻的建设者们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敬业,什么是担当。他们不仅在建造一座大坝,更是在塑造一个未来,一个充满希望的非洲未来。每当看到他们在风雨中挺立的身影,我都会深深感动,他们是我见过的最英勇的战士,他们的故事,是卡夫拉夫塔大坝最动人的篇章。

大坝崛起

在大坝建设的过程中,工程进度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乐,充满了喜与忧的交织。每一块精心堆砌的混凝土,都是我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,它们默默地在卡夫拉夫塔河畔堆积,逐渐勾勒出大坝的雄伟轮廓。

时间流转,大坝已经横亘在卡夫拉夫塔河流之上。混凝土如同生命的血液,一点一滴注入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。当第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被精准地安放到位,我们欢呼雀跃,那是对科技力量的敬仰,也是对团队协作的赞歌。

然而,最难忘的奇迹发生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。电力供应突然中断,工地陷入一片漆黑。然而,我们的工人们没有退缩,他们手持手电筒,依靠微弱的光线继续工作,确保工程不会因短暂的困难而停滞。那一刻,我看到了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,也看到了大坝在黑暗中顽强生长的力量。

这些奇迹的瞬间,如同繁星点点,串连起我们五年来的辛勤付出。每一个挑战,每一次突破,都在塑造着这座大坝,也在塑造着我们自己。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大坝的崛起,更是信念与毅力的胜利,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诗篇。

非洲的绿色希望

非洲,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,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——水资源。在卡夫拉夫塔大坝的建设过程中,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。大坝矗立于卡夫拉夫塔河畔,如同一只巨大的手掌,轻轻托起了源源不断的水流,这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,也是我们工程的基石。

卡夫拉夫塔河流,她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穿越丛林,滋养着广袤的大地。大坝的建设,便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份天赐之礼,将奔流的河水送进千家万户,为周边地区带来光明与动力。每当我站在大坝顶部,看着脚下流淌的河水,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敬畏之情。这不仅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仰,更是对生命的尊重。

大坝的蓄水功能使得干旱季节不再是生活的威胁。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村落的老人握住我的手,感激地说:“你们带来的不只是水,更是希望。”那一刻,我明白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程,更是一份责任,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承诺。

此外,大坝的建设还改善了当地条件,农田得以丰饶,渔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。村民们笑容满面,他们的生活因水而改变,因大坝而富饶。我看到孩子们在新建成的水塘边嬉戏,听到妇女们欢歌笑语,这一切都让我深感,我们在非洲建的大坝,不仅是一座混凝土的巨构,更是一道连接人与自然的生命桥梁。

工程建设也带来了就业机会。许多年轻人不再远走他乡,他们在工地上找到了工作,学习了新的技能,成为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。

水资源的馈赠,是非洲的绿色希望,也是我们工程的初衷。我们希望,通过我们的努力,能让这份希望如同卡夫拉夫塔河流一样,源远流长,生生不息。

无悔青春

在非洲的五年,我从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,成长为一名“老非洲”。初到赞比亚,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,我心中充满了忐忑与期待。那些日子,我像一块海绵,疯狂地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,从文化交流的困扰到技术难题的解决,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。

远离故土,每一个日夜都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。每一次视频通话,看到家人脸上的笑容和期待,都让我更加坚定。每当夜幕降临,星光洒满卡夫拉夫塔的河流,我会想起家乡那熟悉的灯火,那是是内心深处的力量源泉。我们远赴重洋,是为了实现“一带一路”的宏大愿景,是为了让非洲的土地也能享受到水资源的恩泽,是为了让祖国的科技与智慧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。这份情怀,如同大坝底部的基石,坚实而深沉。这份情怀,既是责任,也是动力,它让我在风雨中挺立,让我在挫折中坚韧。

这里的文化多元且独特,每一处村落、每一个部落都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,等待着我去翻开、去理解和去尊重。初次与当地酋长交流,他们手持木杖,身披鲜艳的布料,眼神中流露出对土地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智慧。我学会了他们的问候方式,不再只是简单的“你好”,而是用“Bwino Bwino”(在本巴语中意为“你好吗”)来传递关心与尊重。我学会了倾听,学会了尊重,更学会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寻找共同点。每一次成功的交流,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让我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,对我自己和世界都有了新的认识。这种体验,如同非洲的阳光,热烈而深邃,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。

非洲,这个被誉为“人类摇篮”的大陆,以其原始的野性与无尽的生命力,悄然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知。那些日出日落,那些丛林密布,那些河流蜿蜒,都如同大地的脉络,刻在我心中,成为无法抹去的记忆。

大坝巍峨耸立,映照着夕阳的余晖,如同一座丰碑,见证了我们付出的努力与坚持,承载了我五年多的青春、汗水和梦想。那些曾经的日日夜夜,仿佛就在昨天。我记得每个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工地上,工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;记得那些暴雨后的泥泞,我们互相扶持,一步步向前;记得那些星光下的加班,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,默默奉献。

大坝的建设,是中非友谊的象征。无论未来我走到哪里,我都会记得,曾经在非洲,我参与建设了一座大坝,那是我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。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